贝加尔湖是全球淡水储量最多的湖泊,它占据了世界总淡水量的五分之一。更为惊人的是,贝加尔湖还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,平均水深达到了730米。这一自然奇迹不仅引人注目,历史上与中国的渊源也同样深远。在西汉时期,贝加尔湖被我国称作“北海”。提起“北海”这个名字,我们不得不提起两件历史事件——一是苏武牧羊,二是霍去病的封狼居胥。
苏武牧羊的故事发生在贝加尔湖畔,而霍去病在封狼居胥之后,带领军队一路向北,最终将匈奴赶到贝加尔湖地区,才选择返回。可以看出,早在2000多年前,贝加尔湖便与中国的历史紧密相连。在接下来的千年中,贝加尔湖一直处于匈奴、鲜卑、柔然、突厥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控制之下,贝加尔湖周边也成为了他们的牧场之一。
到了元朝时期,贝加尔湖地区被划归岭北行省,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治理之下。明朝时期,贝加尔湖则由瓦剌不里牙惕部所控制。清朝前期,贝加尔湖属于清朝的势力范围,因为当时蒙古的各部落已经归顺了清朝,而贝加尔湖周边地区也是蒙古人的传统牧场之一。直到1728年左右,沙俄才正式从中国手中夺取了贝加尔湖。
那么,沙俄是如何夺取贝加尔湖的呢?事情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,当时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,将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量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。沙俄并没有止步于此,他们的目标直指亚洲的最东部出海口。然而,沙俄的东征军队人数并不庞大,通常只有一两百人的探险队,遇到强敌才会动用更多兵力,甚至有时会出动上千人的队伍。
展开剩余75%沙俄东征的规模之所以如此小,是因为西伯利亚这个地区实在是过于寒冷,鲜有人愿意居住。这样一来,沙俄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控制了这一地区。每到一个新的地方,沙俄的军队便靠近水源建立堡垒,并宣布这一片区域为自己的领土。到了1661年,沙俄终于来到了贝加尔湖畔,并在现在的伊尔库茨克建立了堡垒,逐步向周围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。
伊尔库茨克城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,它位于贝加尔湖附近的安加拉河畔,而安加拉河直接流入贝加尔湖。沙俄凭借伊尔库茨克城,迅速占据了周边大片土地,并以此为基地向黑龙江流域推进。此时,哈巴罗夫曾带领一支队伍进入黑龙江流域,发现了黑土地的宝贵资源,使得沙俄加大了向东扩张的力度。然而,贝加尔湖东边的原住民——布里亚特人并没有那么容易屈服。
布里亚特人曾是明朝时期的瓦剌不里牙惕部,属于蒙古人的一个分支。自13世纪以来,他们的祖先便在贝加尔湖一带游牧,逐渐扩展到勒拿河与叶尼塞河之间的地区。因此,从历史上看,贝加尔湖及其周围地区实际上是蒙古布里亚特人的传统领土。元朝时期,布里亚特人曾被划入岭北行省,并接受元朝的管理。明朝末期,沙俄的扩张已经威胁到布里亚特人的生存,他们不得不与沙俄展开了一场长达25年的战争。
最终,由于沙俄的军事优势,布里亚特人败下阵来,贝加尔湖地区也被沙俄正式控制。部分布里亚特人不甘屈服,选择逃往喀尔喀蒙古和清朝控制的地区。于是,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布里亚特人分布在中国、蒙古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间。与此同时,清朝也在此时逐渐崭露头角,尤其是在与蒙古的关系上。
1635年,漠南蒙古向清朝投降,随之漠西和漠北的蒙古部落也开始进贡清朝,清朝成为了整个蒙古地区的宗主国。喀尔喀蒙古(即外蒙古)正式归附清朝,是在1688年康熙年间。从这一年起,外蒙古不再是宗藩关系,而是完全纳入了清朝的版图。外蒙古的领土包括了贝加尔湖及其周边地区,成为了牧民的放牧场。
然而,沙俄在1656年左右征服了布里亚特人,夺取了贝加尔湖地区,而清朝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帮助布里亚特人夺回这片土地。尽管清朝有义务帮助外蒙古收复失地,但由于康熙时期清朝的国力主要集中在平定中原以及对抗噶尔丹上,缺乏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来应对沙俄的扩张。到了雍正时期,清朝的西北边疆问题更加严重,沙俄也抓住了这一机会,在1727年与清朝签订了《布连斯奇条约》,并在第二年签订了《恰克图条约》,明确了双方的边界线。
这两份条约的签署,意味着贝加尔湖完全被划入了沙俄的势力范围。而沙俄的扩张并未就此停步,1858年起,沙俄在东方的扩张速度加快,开始从清朝手中大量割取土地,总面积达到151万平方公里。外蒙古地区也在沙俄的操控下,成为了它的势力范围。
随着沙俄的扩张,中国北方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。时至今日,沙俄继承国俄罗斯仍然担心中国会提出讨回这些失地的要求。为了分散中国的注意力,俄罗斯通过支持印度的崛起,令印度成为中国在西南地区的最大威胁。这一战略与沙俄当年在贝加尔湖地区的扩张策略如出一辙,巧妙地利用了地理与政治的空隙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天配资-配资网络炒股-实盘配资网-顶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